智慧创新,中铁十一局盾构技术亮相轨道交通绿色论坛
11月25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工程建设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暨轨道交通绿色建造(武汉)论坛召开。中铁十一局分别以《高水压超大直径海底盾构隧道饱和带压掘进技术研究》及《盾构多层次注浆体系设计与应用》为题进行现场交流,受到行业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市政交通处副处长程文锦,协会副会长李国勇,武汉住建局副局长陈聪,协会副会长、工程建设专委会主任孔令斌,协会绿智办主任邢智明,工程建设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赵一新,武汉地铁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金峰,中铁十一局总经理魏加志等领导出席会议,中国铁建首席专家张旭东,中铁十一局城轨公司进行现场分享。
本次论坛以“绿色建造 智慧赋能 创新驱动 低碳发展”为主题,邀请全国多个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企业、研究院所等单位及行业专家、学者参与,共同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造低碳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
在“绿色装备降碳之建造分论坛”上,张旭东以企业当前参与建设的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为依托,就大盾构常压、常规刀盘适应性分析及选型决策做了介绍,重点阐述了盾构机饱和带压掘进关键技术在智慧创新上的优势。中铁十一局城轨公司分享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大盾构施工多层次注浆体系,以“零沉降”盾构下穿案例为背景,对该技术设计理念、指标参数、控制管片上浮等方面的最新成果进行了交流。
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单位之一,近年来,中铁十一局瞄准“低碳化、智慧化、融合化”发展新趋势,以盾构施工为主,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发展装备制造、促进转型升级,拓展市政、铁路、公路、地下空间领域,逐步构建起国内大盾构施工领域新格局。
在绿色智能建造方面,企业深化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合作,先后成立了华中地区最大的盾构再制造基地,组建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大盾构隧道智能建造实验室,自主研发智慧盾构系统,不断为“绿色施工”赋能。在20年的盾构专业化发展中,形成了由30余项核心技术组成的技术体系,其中,以“盾构下穿营运线微沉降控制技术”为代表的11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并在广州、深圳、成都、苏州等多个城市盾构下穿既有运营线工程实践中加以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截至目前,中铁十一局城市轨道业务已覆盖全国40余座城市,打造了市场上独有的“盾构施工工人产业化”管理模式,盾构掘进总里程突破700公里,刷新了国内多个城市地铁单月掘进施工新纪录,具备了城市轨道交通投融建营“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
作为中国盾构事业的深度参与者和发展见证者,未来,中铁十一局将进一步加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力度,秉承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化大盾构领域数智赋能技术攻关,为推进中国盾构产业全链条协同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
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深圳、武汉、南京等数十家家城市轨道交通业主单位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委员单位代表等5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文图/城轨公司)